#你是否不只有一種興趣與熱情
每個人應該都被問過這個問題「你長大後要做什麼?」
如果「長大後要做什麼?」曾讓你感到焦慮的話,那我們是一樣的。因為,我是那種不同階段回答「以後要做什麼」都無法肯定的人。我的問題不是沒有任何興趣,而是有太多興趣。國小時期,我喜歡音樂和美術,國中時喜歡數學與體育,還開始玩吉他組樂團。一路到了出社會,每個時期我都有很酷又做得不錯的興趣,給我的人生帶來樂趣與成就感。像是跳舞機玩到當時第一、啦啦隊比賽編曲編舞得到學年第一、打籃球就要去參加各種比賽贏得冠軍、組樂團就要上音樂祭舞台(但就是不愛讀書)。
長大後,這種情況仍然持續,我注意到自己就是會對許多領域都有興趣,無論是什麼,只要有興趣的就會專心鑽研、全心投入,把它做到還不錯。 但到某種程度後,就會開始感到無聊。最終變成這種「是啊,這我已經會了,好像沒有什麼挑戰了」的感覺,當感覺過於強烈時就會放棄。可同時我又會開始對其他東西產生興趣,可能和之前完全不相關的東西,再開始深入鑽研、投入,然後覺得「這就是我的目標!」沒多久,又再開始感到無聊,就這樣週而復始。
如果你也跟我一樣,我會稱你我都是「多元人」,或另一個一定聽過的「斜槓青年」。其實,沒有一個固定的興趣、專業與熱忱並沒有不對。只是我們都被「你長大後要做什麼?」給框架了,以為只能選一種。但想想,我們是從何處得到「同時做很多事情是不對的」?源頭就是「你長大後要做什麼?」這句話。因為當我們說出超過一個以上的回答,別人會說所以你要做哪一個?讀書也是,所以你要讀哪一間學校?選哪一個系?
當大人鼓勵小孩未來能做什麼事,卻沒有鼓勵他們思考所有的可能性時,就會讓孩子失去「探索的樂趣」,以為只能選一種,反而因此害怕選錯、失敗,成為巨大的壓力與夜晚的夢魘。可明明你就可以同時當醫生與作家,當編輯、插畫家與創業家。當你小時候說我對醫生還有寫作都有興趣時,大人會說只能選一個,而且還會特別讚揚或指引你往某一項發展。
然而,多元人/斜槓青年不是什麼全新的概念,而是從古至今皆有的。達文西,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代表人物,不只是藝術家,同時也具有科學家、工程師、發明家等多重身分。牛頓也是數學家,發明了微積分;同時,長期探究光學的熱情,促使牛頓發明了反射望遠鏡,讓牛頓又多了個發明家的身分。當然,你若是只專注某一個領域的專家也很棒,這完全不是問題。但若你發現自己好像是多元人,那你一定要知道身為多元人的優勢,有以下三點:
一、想法的融合:能夠在不同領域間找到連結與交集。
二、能快速學習:因為常常學新東西,所以擅長當一個初學者;但因為領域廣會的多,從來都不會是從零開始。
三、強適應力強:因扮演多種角色,所以總能迅速找出問題,解決問題。
現在世上有很多複雜、多面向的難題,需要有創意、能跳脫窠臼思考的人來處理。一個實力堅強的團隊需要專家與多元人合作,專家可以深入鑽研和執行想法,而多元人負責將廣泛的知識帶入專案。所以,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天性,來設計自己的生活和職涯。擁抱與生俱來的天性,只會讓我們有更快樂、更真實的人生。還有,最重要的是,各位多元人,這個世界需要我們。
#斜槓青年 #多元人生